close

html模版新金融如何玩出freestyle?(組圖)
2017-07-07 09台中商標註冊:38來源:中國新聞網

原標題:新金融如何玩出freestyle?(組圖)

國是論壇新金融如何玩出freestyle?

台灣商標註冊查詢玲玲

新金融時代的十字路口,

如何實現金融安全與創新?

當前,金融創新已成為經濟領域的熱門話題,以科技金融為代表的新興業態,正深刻改變人們的經濟生活。

與此同時,維護金融安全,也成為關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因素。在經濟新常態下,如何平衡金融的“穩”與“活”,成為一項重要課題。



中新社發 尹正義 作

現代金融面臨哪些風險?金融創新帶來瞭哪些機遇台中商標註冊代辦和挑戰?日前在由中新經緯主辦的第二屆“財經中國V論壇”上,多位知名經濟專傢與行業代表給出瞭答案。

虛實結合,才能修好鐵路

談及金融風險,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、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汪同三先列出瞭一組數據。

他指出,根據社科院的研究報告,工、農、建、交、商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產出占GDP的比重,從2011年的71.5%降到瞭2015年的66.1%。同時期內,M2和GDP的比值卻從1.74倍上升到2.03倍,這說明中國經濟脫實向虛傾向明顯。

而以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為例,汪同三認為,美國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比例失衡。

另一方面,汪同三也肯定瞭虛擬資產對現代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。他舉例稱,“馬克思曾經解釋過,如果按照單獨的資本修鐵路,那麼資本再多也不能完成。如果資本和實體經濟相結合,鐵路很快就能修建起來。”

對此,汪同三強調,今後要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,使虛擬資產真正起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。如果這項任務做不好,中國的金融就是不安全的。



中新社發 解豪 攝

對於中國經濟脫實向虛的問題,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、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傢左小蕾亦有同感。

反思美國金融危機,她得出三點結論:一是危機與金融過渡虛擬有關;二是和二級市場非理性繁榮、推動有關;三是與淡化金融風險,放松金融監管有關。

她強調,現代金融最大的風險是脫實向虛,金融隻有為實體經濟服務才能不觸發風險底線。

“系統風險是整個金融風險的市場積累。”左小蕾分析稱,過去所說的管理風險是針對非系統性風險,但管理風險的同時也在向市場釋放系統風險。把所有的非系統性風險管住瞭,並不一定就守住瞭風險底線。

左小蕾指出,金融行業的經營原則是不能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,而是要在風險約束下去競爭風險負債水平下的利潤最大化。此外,要充分認識到虛擬金融行為比傳統金融行為存在更大的風險,虛擬金融最大的風險是跟實體經濟沒有太大的關聯度。

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、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看來,影響金融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財政赤字,而目前對於財政赤字的認識還缺乏足夠的視角。

今年國傢財政赤字安排約為23800億,增量約為2000億。有部分言論認為與中央提出的“更加積極有效”不相符,有言論還主張“財政赤字應突破3%的界限,甚至突破8%也是可以的”。

對此,高培勇表示,上述言論仍然是處在“舊常態”的思維。自2012年以來,關於經濟形勢判斷的理念和政策框架產生瞭很大變化,在新常態的背景下看待財政赤字,會有不一樣的結果。

他分析稱,當前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的經濟循環不暢,而不是過去談論的周期性因素。理解財政赤字時,不能再從“擴大總需求”著眼。供給側改革強調的是“適度擴大社會總需求”,“適度”表明在擴大社會總需求上,赤字是輔助性行動,而不是主力隊員的角色。



中新社發 美堂漫畫 作

高培勇表示,今年的財政赤字要守住3%的底線,他對今年的積極性財政政策安排持理解和歡迎態度。

創新有風險,解鈴還須系鈴人

實現金融“穩”的同時,還要促進金融“活”。而金融“活”,離不開技術與創新。

談及金融創新,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、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表示,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,為提升傳統金融的服務能力、風險管控方面提供瞭非常好的路徑和手段。同時它也帶來瞭新的風險,但金融創新總體上是安全的,風險也是可控的。

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指出,金融創新對制度框架產生瞭挑戰,比如數字貨幣,盡管這種挑戰很微弱,但它帶來的長遠影響值得關註。

其次,金融創新也對風險管控提出新的挑戰,互聯網出現以後,黑客通過網絡對銀行系統形成威脅。另外,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也會發生一種漸進的變化,科技手段的每一次提升都會使金融體系的集中度顯著提升。

金融創新中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?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表示,創新必然帶來風險,解鈴還須系鈴人。面對創新中出現的問題,解決的必要途徑就是繼續創新,在創新中完善安全,減少隱患。

新金融形成迅猛發展的勢頭,有人不禁擔心,新金融是否會顛覆傳統金融?對此,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、首席戰略官陳歡表示,新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是一個補充的概念,不是所謂的取代或顛覆。對新金融而言,金融風險具備的流動性風險等風險依然存在。

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永森肯定瞭陳歡的看法。李永森指出,從總體上看,傳統金融與新金融,更多的是重構、合作、共贏,一加一大於二的過程,“較少會出現所謂顛覆性的、淘汰出局的情況。”



責任編輯:

聲明: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,除搜狐官方賬號外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場。 閱讀 () 實體經濟

金融危機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cey486w6w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